“美丽雅安”成于“行动” 绿色发展系于项目
死亡的两人均为本地人,一名30岁,一名39岁。
指数可能对长期订货价和现货价二者兼顾这有两个方面的好处,其一是减少了人力与物力的浪费,一对一谈判,从效率上会更高。
煤价指数结合长期价和现货价两年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实行的煤炭订货会退出了历史舞台。电煤价格指数相当于原油期货,大家都来参照这个标准,之前没有这样一个公认价格,这边涨20,那边涨30,还有人不涨,所以企业在订货的时候就比较麻烦。不过,分析师表示,虽然煤炭市场远比原油市场复杂但通过采集若干销售点或生产点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如果具备代表性,大家都认可,这个指标就可以推出。意见同时指出,将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竞争确定电价的机制。虽然国家五大电力公司以市场煤价走低为由,挤压煤企降低价格,但煤炭企业却有极大的耐性跟电企周旋。
过渡性措施煤电联动提了很多年,但是考虑到对CPI,对经济的影响,所以把电价压在那不动,预期未来电价会随煤电一块动。去年以来市场煤和计划电的冲突升级,让迟滞已久的电价改革重新提上日程。二是液化气价格的疯涨使得二甲醚价格优势凸显,引发投资冲动。
因此,在二甲醚汽车尚未推广之前,最现实、最有前景、也最可能受到政策扶持的领域应该在东、南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这一区域也将是二甲醚产业的前途和希望所在。谈到二甲醚产业的发展前景,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志光、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张积耀以及陕西渭河化工科技公司总经理惠有社等专家都明确表示了担忧。应用领域没扩大反而萎缩谈到二甲醚产能过剩的原因,城市燃气协会二甲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陈卫国、河南金鼎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金等专家认为,一是宏观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统一规划。作为一种可替代液化石油气的清洁能源,二甲醚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颇富戏剧性。
使得2006年以后,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二甲醚建设狂潮,二甲醚产能出现井喷式增长。《通知》规定:第一,不得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后充入液化石油气钢瓶或在焊接气瓶中擅自加入不明化学添加剂。
陕西渭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惠有社说。如果规划中的项目全部建成,到2010年底,我国二甲醚产能将达到1484万吨。每年冬季,南方各地都会闹气荒,推动液化气价格飙升。比如,2007年8月21日,建设部发布的《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明确了二甲醚在城市燃气领域的合法身份后,曾推动二甲醚消费量从2006年的不足30万吨猛增至2007年的90万吨。
但至关重要的原因是相关政策和标准的缺失,导致二甲醚应用领域开发不足。同时,避免了建设和运行甲醇装置对国内水、电、土地、煤炭、天然气等资源、能源的占用和消耗,也避免了国内生产甲醇产生二氧化碳、废水、废渣等污染物,无论从经济、环保、节能降耗还是让老百姓得实惠等角度考虑,都是十分有益的。由于产能严重过剩,每当液化气供应紧张、价格上扬,推动二甲醚需求增加,市场回暖时,众多停运的二甲醚装置就会迅速恢复生产,增加产品投放量,最终导致大多数企业的二甲醚价格只能在成本线附近运行。国家既然已经批准实施M85甲醇汽油标准,表明已经同意了甲醇汽油的推广。
刘志光、王贵金、惠有社等人则进一步指出,二甲醚最现实、最有前景的消费领域应该在中、东部地区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产能的大幅扩张和下游市场开发的严重滞后,使得二甲醚产业出现了两降、两增现象:即装置平均开工率持续低位徘徊甚至屡创新低,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而二甲醚生产工艺流程短、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激发了各方投资建设二甲醚装置的热情。刘志光表示,国家一定要很好地规划二甲醚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加上进口部分,甚至可能由现在的供不应求演变为供大于求。这些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建立联醇装置,联产合成氨、碳酸氢铵、尿素、甲醇和二甲醚产品。与此同时,其与替代产品液化气价差却不断拉大:2008年上半年,二甲醚与液化气的价差始终未超过500元/吨,今年这一差价却始终保持在1000元/吨以上,甚至一度超过1500元/吨。在这种情况下,推广二甲醚汽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这些地区科学规划建设二甲醚生产基地,并利用进口的低价甲醇作原料,生产清洁替代燃料二甲醚,不仅能方便当地百姓生活,还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但东部和南方一些省份的资源、能源匮乏,除大城市及西气东输、川气东输沿线居民能够用上天然气外,2/3左右的中小城市和绝大部分乡村今后都将以液化石油气为主要燃料。
而在二甲醚产能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其应用领域的开发却不尽如人意。到2002年底,我国已经拥有二甲醚产能3.18万吨。
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管线的建成投产,管道天然气覆盖面将越来越大。但2008年3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气瓶充装有关问题的通知》,又使得二甲醚在民用燃气领域的推广受阻。
理由是,除了大中城市因为可以方便地用上天然气外,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一不缺能源,二不缺天然气,无论是液化气还是二甲醚在这一区域的消费量都将十分有限。目前,二甲醚除主要用于掺烧液化石油气外,在胶黏剂、气雾剂、制冷剂和医药麻醉剂等领域应用很少。
刘志光认为,二甲醚本来就是一个过渡性、区域性的短期替代产品。三是二甲醚工艺流程短,项目投资少,准入门槛低。虽然国家质检总局并没有禁止往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但由于市场上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是装在钢瓶里面使用,禁止往装有液化石油气的钢瓶掺混二甲醚,等于禁止往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但早期的二甲醚仅限于胶黏剂、气雾剂和医药麻醉剂等少数领域,消费量很少。
2006~2008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二甲醚建设热,国内二甲醚产能扩张之快、规划规模之大世界罕见,以至于国家发改委不得不连续下文,对高烧不退的二甲醚建设连泼冷水,甚至出台急刹车政策,遏制投资冲动。紧随日本之后的我国,也很快消化吸收并开发出自己的二甲醚生产技术,建成数套2000~5000吨/年不等的二甲醚装置。
2008年,我国二甲醚产量创纪录地达到216万吨,但与436万吨产能相比,装置平均开工率也未超过50%。此前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二甲醚汽车,除了在上海147路公交车上试用过一段时间外,并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甚至没有得到社会认可。
今年,预计全年二甲醚产量约230万吨,即便按最保守的600万吨产能计算,装置开工率也不足36%。液化石油气及其替代产品二甲醚在大中城市的销量萎缩在所难免,甚至会逐步退出大中城市,转战城乡结合部或农村等天然气管网覆盖不到的区域。
二甲醚市场的这种格局,今后很长时期都将难以改变。而目前国外,尤其中东一带甲醇大多以油田伴生气或天然气为原料,成本低,售价低,有的送到价甚至不足1600元/吨,远低于我国以煤为原料的甲醇成本价。另一方面,通过进口甲醇生产二甲醚,就相当于变相进口了煤炭或天然气。进口有利于降低当地二甲醚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拉大二甲醚与替代产品液化石油气的差价,提升二甲醚企业竞争力,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惠。
当然,以上这些设想,必须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同样的道理,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再生产二甲醚燃料,如果把煤制甲醇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甲醚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加起来,二甲醚燃料产生和排放的温室气体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高于甲醇汽油。
尤其2011年前后,随着众多千万吨级炼油项目的投产,我国液化气供应量将会激增。从能源利用效率考虑,只有35%左右,比煤制天然气低20多个百分点。
我国自主开发的一步法、两步法等先进生产技术,又为二甲醚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张积耀和惠有社也认为,随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管线的陆续建成投产,以及天然气液化技术的提高,2010年以后,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将大幅增加,供应不足的矛盾有望根本缓解。


本溪福耀浮法玻璃首条生产线开栓点火


刘科:煤炭产业应像石油一样纵向整合


未来国内煤炭价格走势仍不被看好


玻璃市场供需格局或趋于宽松


鄂尔多斯:中国畸形经济的极端缩影


神华煤炭集团神东公司7月份完成商品煤1739万吨


煤价跌入谷底煤企需保持淡定


山煤国际:行业有望触底反攻


玻璃钢化炉多少钱一台 钢化玻璃炉如何选择


多条产线复产,玻璃涨价难!
